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章(2 / 2)


  宋承鄞初始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,直到后来才明白,那箱子中全是用一个个的锦囊分开装好的数额不一的银钱。又从柳绿口中得知,这是芳华殿多年来的惯例,每到年关,顾倾城不仅会给伺候的人赏下一笔丰厚的银钱,更是允许众人告假出宫去见家中亲人,不过仍然要留下一部分人伺候,是以大家会一早商量好,错开时间告假出宫。

  那一晚,待到所有人都领了赏钱离去之后,殿内只剩下柳红柳绿与永宁三个伺候的人。宋承鄞心中疑惑为何他们没有赏钱,不过不曾问出口。倒是柳红不知怎的猜出了他的想法,笑着道,“我们三人伺候娘娘多年,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是顶好的,不曾缺过什么,家中亦无亲眷在世,想买什么的时候,都是直接从账上支钱,是以拿着银子也没什么用。”

  宋承鄞闻言,稍稍有些惊讶,不想这三人竟都是没有亲人的。

  顾倾城接着开口将他唤到身边,从枕下拿出一个天青色印祥云暗纹的荷包递到他手中,“这是你的。”

  宋承鄞伸手接过,却不曾立即打开,小心的收于怀中之后,谢过了顾倾城。又陪着她说了一会儿话之后,便离开了。

  回到住所,洗漱之后摒退了所有伺候的人,他才从怀中掏出那个荷包,拿在手中看了许久,这才小心翼翼的打开。荷包里装了几个花生大小金裸子与银裸子,还有两张折叠起来的纸张,打开一看,一张是一百两的银票,一张写了两个字——长安,正是顾倾城的字迹。

  宋承鄞小心的将纸张折叠好放回去,将荷包拉紧之后,想了想,又找出平日里用的荷包,将这个荷包装了进去,于枕下放好,此后夜夜枕着入睡。

  宫中喜庆的氛围一直持续到正月底才逐渐散去。

  最近几日,宋承鄞瞧着其余的皇子都纷纷去了国子监,便又记起顾倾城之前与他说的事,而他这才刚刚想起,顾倾城便直接行动了。一早用过早膳之后,让柳红给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衣衫之后,就带着他走上次出宫时的路,先乘轿子,出了宫门换乘马车,往城外行去。

  马车行到大街上的时候,路上熙熙攘攘的全是人,小贩的叫卖声与客人讨价还价的声音夹杂在各种问候交谈的话语中,竟也显得很是和谐,仿佛本就该如此一般。

  很明显的,宫外喜庆热闹的气氛,要比宫中持续得更久。

  顾倾城瞧着宋承鄞好几次伸手想去撩开车窗帘子,最后却又忍了下来,只觉得有些好笑,看了好一会儿之后,才道,“你若是想去,便下去瞧瞧吧。”到底还是个孩子,爱玩爱闹是与生俱来的天性,宫中规矩繁重,便是年关的时候,瞧着装扮得四处喜庆,实则与平日里也没什么区别,甚至底下伺候人更是要比平时机警两分,因为在这种时候犯了错误,所受的责罚要更加严重。

  宋承鄞闻言,顿时喜不自胜,小声说了句“儿臣谢过母妃”之后,便伸手将帘子撩开一个角钻了出去。

  赶车人听到了顾倾城之前的话,瞧着宋承鄞出来,便将马车停下,柳绿也跟着出来,先下去再将宋承鄞接着,抱到了地上。

  街上人来人往,马车停放有些不便,顾倾城索性让人将车赶到最近的酒家,嘱咐过柳绿等会儿直接到此处来找人之后,披了一件雪白的狐裘披风,又戴上面巾,这才由柳红扶着下了马车,步入店内。店小二刚迎上来还没来得及问候,柳红便直接道,“一间上等雅间。”

  其实二人才步入店内,店小二一瞧二人穿着,就知道是不差钱的主儿,这会儿闻言,更是印证心中猜测,笑得合不拢嘴,恭敬道,“二位贵客楼上请。”说罢,先行一步在前边引路。

  顾倾城与柳绿随着店小二上了二楼,期间遇上两拨往下走的客人,好在楼梯够宽敞,二人只需要原地驻足稍微避让一下。几位都是男客,错身而过的时候,有两人忍不住好奇的扫了顾倾城一眼。

  晋朝民风开放,闺中女子到街上游玩是很常见的事,不过很少有人会戴着面巾,是以那两位客人才有些好奇。

  其中一人扭头去看的时候,恰好与顾倾城的视线对上,当即愣在了原地。虽然有面巾遮着瞧不见真容,然而眉目却是露在外面的,那人只觉得那一双黝黑深邃的眸子,仿佛能将人魂儿给勾了去。直到顾倾城的身影都消失在了楼梯转角处,那人依旧呆呆的立在原地。随行的人好似想说些什么,回头一看人却不在身后,举目望去便瞧见那人呆立在楼梯上,忙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,问道,“看什么呢?”

  那人这时才回过神来,忙摆手道,“没什么,一时想起一件事。”他怎么好意思与朋友说是看一个女子的眼睛看得入了神,这要是让朋友知道了,定然会很快传进母亲耳中,母亲从去年开始便一直忙着他的婚事,四处相看待字闺中的女子,要是知道了这事,怕是得想尽办法打听方才那女子的来历。男子这般想着,与朋友一道步出了酒家,又忍不住回头朝楼上看了几眼,心下不知怎么的竟然生出几分失落来。

  他怎么也想到,原以为只是偶遇的人,没过多久竟是又遇见了,且还是在那般情况之下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店小二照着柳红的要求将两人带到了临窗的雅间,柳红要了一壶上好的君山银针,外加几样素食点心,店小二记下之后便退了出去,很快便又将东西送了上来。

  柳红先走过去将窗户打开,之后才倒了一杯热茶递到顾倾城手中。

  顾倾城取下了面巾放在一旁,一张素净的脸竟是比肩上顺滑柔亮的雪白狐狸皮毛还要白上几分。柳红顺着她的视线看去,很快就瞧见了在人群中穿行的柳绿与宋承鄞。

  因为担心被熙攘的人群冲散,柳绿始终牵着宋承鄞的手,而另一个车夫亦是寸步不离的跟在两人身后。柳红从楼上瞧着他们从画糖人的摊子走到卖糖葫芦的摊子前,不知宋承鄞扭头去与柳绿说了什么,再回过头来的时候,便向小贩买了六窜糖葫芦,自己咬着一串,递了一串给柳绿,也往车夫手中塞了一串,余下的三窜让小贩给包好了,再交到车夫手中,瞧着应该是要带回来的。

  随行的两个车夫其实都是宫中的侍卫装扮的,平日里都是很严肃的人,这会儿拿着一串小孩子最喜欢的糖葫芦,瞧着颇为搞笑。

  柳红忍不住笑了出来,扭头去看顾倾城,脸上也浮起淡淡的笑意。

  她一边笑着,继续关注柳绿一行人。此后他们又光顾了许多摊子,凡是买了的东西,必然是六份,最后他们的身影从视线范围内离开时,柳红瞧着车夫手中已经抱了很大一堆了。

  “关上窗吧。”顾倾城吩咐道,将手中那杯已经凉了的茶放回桌上,“你去让店家准备一桌菜饭,亲自瞧着厨子做好了,他们也差不多该回来了。”

  柳红得了吩咐,先关了窗户,之后才出了雅间去寻店家安排吃食。

  两人都不曾注意到窗外有人仰头看向这边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柳绿他们回来的时候,正好是午膳的时间。

  店小二将方才做好的吃食呈上来之后,退出了雅间,拉上门之后,伸手擦了一把虚汗。心中猜测这是哪位达官贵人家的少爷小姐,他们这聚福楼在京城开了多年,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全程守着厨子做吃食的客人呢。他这般想着,下了楼进到厨房里,方才做菜的厨子便过来将他拉到一旁说话,问的问题,正是他方才猜想的事儿。

  两人凑到一块儿交谈了半天,也没得出个所以然来,倒是被恰好有事进来吩咐得掌柜给抓了个正着,被骂了个狗血淋头。两人心中暗道倒霉,面上却赔着笑脸,各自忙碌起来。

  楼上,顾倾城一行人用过了午膳之后,便结了账离开了。

  马车一路驶出城门,往郊外走去,直到暮色降临之后,才在沿途的驿站停下,简单用过晚膳之后,顺道住下了,第二天一早再度出发。

  这般走走停停,花费了两天三夜的时间,终于在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,赶到了目的地。

  此地名为源县,距离京城有上百里之遥,晋国境内,以一条横贯国土的恒河分开南北方,国都在北方,而源县有着整个北方最为最为闻名的两座书院——白鹿书院与盛霖书院。

  每三年一届的科举,三甲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这两座书院。

  顾倾城之所以会带着宋承鄞来到这里,便是冲着这两座书院来的。她不知道宋承鄞凭着自己的本事能不能进得去其中之一,但总是要先试一试,若是不行了再想对策。

  因为到达源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,一行人便先行在县上的住下了,第二天一早简单用过早膳之后,才去了书院。

  先去的是离住处较近的盛霖书院。刚过完年不久,书院学子纷纷从家中返回,这一路上,他们都遇见好几拨学子了,竟然没有一个是乘坐马车或是轿子的,都是步行赶往书院,身边也只带了一个书童。

  顾倾城见状,微微蹙眉,只觉得她果然是在宫中待得太久,散漫惯了,不曾想到宫外,特别是久负盛名的书院可能有自己的规矩,不曾早早打听好。

  这般想着,唤了车夫去向沿途遇上的学子询问缘由。隔着马车,顾倾城清楚的听见对方不屑的轻哼声,用一种颇为鄙视的语气回道,“又是一个慕名而来的商户人家,妄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光耀门楣,却连书院规矩都不先打听打听。”如此噼里啪啦说教了半天,才说到正题,原来书院为了不叫学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忽略了别的,索性定下规矩,凡是求学的学子,无论归来还是离去,都须得步行走完这段路。

  两座书院所在的地方,都得经过这一条路,是以这也成为了两座书院学子共同遵守的规矩之一。

  柳绿悄悄撩开车窗帘子去看车夫的反应,寻常人看起来好似没什么变化,她却知道对方这是给气得不行,他是习武之人,时常觉得这些书生酸得不行。

  柳绿捂嘴偷笑,外边车夫绷着一张脸准备向书生道谢,谁知后方忽然有一辆马车疾驰而来,所过之处扬起一阵灰尘,而后毫无预兆的停在了旁边。马车停稳之后,只见一个年轻公子从车内探身出来,对着书生道,“赖光耀,你又在这里酸了?要不要少爷我载你一程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