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4章(2 / 2)


  而听完她的要求,蝶夫人颇有些诧异。所谓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,从顾倾城提出的这些条件来看,每一条都很重要且食用,真不愧是惊弦认识的人。

  这一次的委托,顾倾城出手比上一次更大方,仅仅是预付的订金,都快赶上上次的总金额了。对于宋承鄞的教育,她从没想过节省两个字,无论什么东西,她都会尽力给他最好的。

  而且,这么多钱也不是白付的,她再三强调的要求,是这件事必须保密。

  当然,她从这里找人去教导宋承鄞,就代表彼此之间会有长期的交集,蝶夫人想要查她的身份,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。

  而她之所以抬出惊弦的名字,为的就是告诉蝶夫人,有些人,最好不要轻易去碰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她给出了条件,不管蝶夫人按照这个条件挑选出几个人,都是直接派到源县,具体选谁,最终会由宋承鄞决定。毕竟是他的师父,让他来挑更合适一点。

  至于余下没选上的人,顾倾城也不会让对方白跑,丰厚的钱财是少不了的。反正她如今最不缺的东西,一个是时间,另一个就是金钱。

  跟蝶夫人谈妥一切之后,顾倾城没有再玩神秘,再来个不声不响的消失,而是留下了源县府邸的地址,让她的人直接过去找她。

  之后,顾倾城就带着人连夜离开京城了。说实话,星夜兼程的赶路,谁都会觉得累,但她不是一般的讨厌这个地方,宁愿出了城在城外的客栈休息,也不想在这个地方多待一秒。

  顾倾城这一次没有再回泾县天水山庄,只是让人带了消息过去给永宁,吩咐他,但凡有人求见,一律回绝,说她身子不适不能见客。若真有重要的事,派人过来禀告即可。

  而后,顾倾城便直接留在了源县府邸。不过回去的路上,发现县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,大街上茶楼等地,忽然多出了许多学子打扮的,或高谈阔论,或谈笑风生,一个个朝气蓬勃。

  顾倾城略微思索了一下,脑中却没有关于这件事的任何信息。

  她没有想起前世的记忆之前,想得最多的,只是如何在后宫这个囚笼中过得更自在一些,在让自己开心的同时,尽可能让宋鸿逸不痛快。

  她身在后宫,又无家族亲眷支持,所能得知的消息本就十分有限,很多都是靠推测出来的,而且,还是因为这些消息对她有益,她才愿意花费心思去整理推测,余下的事,她大多懒得关心。

  而清明诗会这种学子间的盛典,跟从前的她根本没有半点联系,所以她不知道,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

  但是柳红柳绿,因为身世原因,对此曾有耳闻,得知顾倾城的疑惑之后,便将自己所知道的尽数告诉她。那些忽然多起来的学子们,是从晋国各地不远千里赶来参加清明诗会的。

  听完她们的解释,顾倾城忽然对此生出了几丝兴趣。

  她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,也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到学校上学,经历过中考高考,成绩从来都是在最顶尖的梯队里,很顺利的考入国内顶级学府,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,又接着出国深造。

  可以说,学校是个氛围很独特的地方,大多数身在其中的时候,可能都不怎么喜欢她,然而毕业之后,将来再想起时,就会怀念与感叹。

  顾倾城也不例外。在学校里的那些日子,是她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时间。

  这也是她会对清明诗会感兴趣的原因。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学术上的盛会,究竟是怎样的,她很想知道。

  也因为对此感兴趣,回到镇上的府邸之后,顾倾城没再像以前一样,成天赖在床上软榻上,看千篇一律的话本来故事打发时间,而是换上了普通的衣服,往脸上涂涂抹抹许久,将容貌略微遮掩后,再戴上面巾,早上睡醒之后便带着人出门,直到傍晚才归府。

  她最喜欢做的事,就是在聚集的文人学子们不远处坐下,静静听他们讨论各种事。很快,她就成了茶馆酒楼的常客。

  晋朝民风开放,大街上经常能看见云英未嫁的少女,或是带着丫鬟小厮出门,或是独自一人,旁人对此习以为常。

  但是像顾倾城这样的,紧跟着文人学子出现的情况,就基本没人见过了。到底是古人,民风再开放,跟现在根本就没有可比性

  古代也不缺乏喜欢八卦的人,很快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就变成了顾倾城。大家分分猜测,她这样每天跟着从各地赶来的文人学子出现,究竟是为了什么。各种千奇百怪的猜测纷纷涌现,而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理由,则是说顾倾城这么做,是为了挑夫婿。

  源县只是个小地方,即便每年都有人远道而来求学,也有人或高兴或失意离开,但因为这个地方的特殊性,即便住得很远的两户人家,可能都会产生交集。

  没过几天,不知是有人刻意为之,还是无意发现,顾倾城的身份就被人挖了出来。

  她家中父母早亡,仅余下姐弟二人相依为命,她不远千里带着幼弟来到源县求学。

  这样的身世,放在古代绝对是很不受欢迎的,但是架不住她长了一张好看的脸,即便戴着面纱又刻意化妆遮掩,也能瞧出不俗,再者,她大手笔直接买下一处府邸,可见身家丰厚。

  有财,有貌。

  在这样的前提下,总有那么些人会忽略她父母早亡这样不好的身世。

  于是,后来几天,还真有人请了媒人上门提亲,让顾倾城乐了好一阵。

  县上的人对此津津乐道,从各地赶来的学子对此亦有些关注,纷纷静观后续。结果在很多人预料之中,那这个媒人,甚至连宋府大门都没能踏进去,足可见顾倾城态度如何。

  会猜想这样的结果,不是因为众人知道顾倾城的真实情况,而是会像这样草率的上门提亲的人,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  好歹是在源县这样的地方生活了多年的人,见识不是其他地方的百姓能比的。从顾倾城的言行举止就看得出来,这样的女子必然出生于有身份的人家,即便父母早亡,也不可能看得上那这个利欲熏心的小人。

  话虽如此,但是大家依旧对此事津津乐道。并且因为那几个起了歪心思的人上门提亲一事,这个消息更是传得人尽皆知。
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,众人原以为,顾倾城虽然不至于因为羞愤而自此不敢出门,但至少也会在家中躲一段时间。

  然而,让众人惊讶不已的是,顾倾城不仅没躲在家中,甚至每日行程一点没变,但凡是聚集文人学子最多的地方,十之八、九都能见到她的身影。

  她从来不会主动与谁说一句话,向来都是坐在不远的地方,点一壶茶,但从来不喝,静静听着旁边的人高谈阔论,对四面八方看来的探究的眼神视若无睹。

  这份镇定,便是连大多数学子都佩服不已。

  这个消息在县上传遍之后,渐渐的,竟是传入了书院学子们耳中。宋承鄞自然也不例外。

  但是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脸色当即变得很奇怪,那种掺杂了太多情绪以至于变得十分古怪的表情,简直无法形容。

  而一旁的李修齐,表情也不对。

  这两个人可是知道顾倾城的“真实身份”的。

  在宋承鄞看来,撇开顾倾城是否真的得宠,但是她是淑妃,是皇帝的女人这一点,是铁打的事实,嫁人两个字对她而言,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。

  而在李修齐看来,顾倾城虽然只算是谢氏旁支,又是双亲早亡的身世,但是架不住她得当今皇后看中,将来所嫁之人,身份必然不低,怎么可能会在这种地方寻夫婿。

  二人对视一眼,眼中皆是写满了不相信。李修齐不知怎么想的,忽然伸手拍了一下宋承鄞的肩膀,用开玩笑的语气道,“我说宋成,卿晚姑娘相看夫婿,多少也要问过你的意见,你看看我怎么样?才学样貌可都是……”